“两学一做”先进典型:金华“拼命书记”张仁林


时间:2017年07月24日   

56岁的张仁林从未想过,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“走红”。 

624日下午,金华暴雨如注。受入梅以来连续三轮强降雨影响,我省钱塘江流域发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大洪水。为尽快转移村里的危旧房住户,尚在医院住院检查的张仁林“请假”回村,背着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就上门去做农户思想工作。这一幕,恰好被同行的村干部拍下发到镇村工作交流微信群里,随后受到媒体关注,并在两天后的一次全省会议上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点赞。 

大雨过后,我们赶赴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潘三村采访,希望了解这位“拼命书记”的更多故事。一天下来,我们跟着他跑危旧房拆除现场、调解农户矛盾、张罗古宅维修事宜……在村民的讲述和我们的亲身感受中,我们发现,张仁林的“拼命”并不是偶然。 

“我这个人的性格,要么不做,既然去做了,就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。”张仁林说。在周围人眼中,他多少有点执拗,也因此常让家人担心,不过在张仁林看来,当村干部,就应该这个样。 

   

  为了村民,他“出逃”医院—— 

  当村干部,就是要上心 

入伏后的正午,烈日炎炎,刺眼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。 

记者来到潘三村时,只见张仁林头戴草帽,穿着那件“走红”照片中的格子衬衫,正在村里一处危旧房拆除现场帮忙。有人劝他回去休息,他说不行,还是在现场放心,一如半个多月前那场暴雨中的决定。 

624日,因为脊椎压迫神经导致右手发麻,张仁林在医院里住了3天。因患冠状动脉硬化,他一直是个常年服药的老病号。经初步检查,医生建议他先住院观察一周,并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进行24小时监测。不过从入院第二天开始下的那场雨,打乱了张仁林的计划和心绪。 

那天,窗外的雨是哗啦啦往下倒,手机里微信群“叮叮咚咚”,全是工作交流内容,张仁林坐卧不安,一心惦记着村里危旧房住户。吃过午饭,他决定跟医院“请假”,自己开车回村。 

下午3时,当看到身上绑着心电图监测仪的张仁林撑伞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出现,挨家挨户上门劝说危旧房住户离开时,许多村民才知道,张书记是从医院“逃”回来的。联村干部杨玮告诉记者,张书记“逃出”医院这件事,让她既有些意外,也觉得符合他的一贯作风。那天,张仁林一直忙到深夜11时才回到家中。 

张仁林的“劳心”早就在村里出了名。 

“他自己生病不告诉人家,但谁家要是生病有困难,他都掏钱去看望。”潘三村65岁老党员张家华连连感叹。 

村里50多岁的低保户徐彩仙身体不好,常年生病,前两年丈夫又患了胃癌。她家生活不易,张仁林很同情,经常自掏腰包上门看望。“张书记的恩情,我一辈子都记得。”徐彩仙说。 

“当干部的,就应该多为别人考虑。”这是采访中张仁林经常提及的一句话。潘三村不大,宅基地比较紧张,因为许多村民都想建房改善居住条件,对那些符合政策可以申请宅基地的,张仁林总会忙前忙后,坚决不收任何东西,哪怕只是一支烟。在他看来,这些举手之劳不值一提。“村干部对这些办事流程都熟悉,帮忙是应该的,没啥好说。”张仁林说。 

   

  回村做事,就不考虑赚钱了—— 

  当村干部,就要肯吃亏 

在张仁林的概念里,村干部就应该会奉献、肯吃亏。 

当村支部书记前,张仁林可以说是村里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。 

他开过加油站、承包过矿山,还买过5台挖掘机,生意好的时候,一台挖掘机一年收入达20多万元。2010年,当张仁林下定决心回村参选时,他毅然卖掉了手上的4台挖掘机。他说:“既然选择了回村做事,就要一心扑在村里,至于赚多少钱,就不是要考虑的事了。况且,家里挖掘机多,搞项目建设,人家容易说闲话。” 

当时,村里没有一个固定的村民活动场所,矛盾纠纷也多,许多村民都盼望着能有一块场地,好让人和心都聚起来。于是,张仁林上任后将第一件事定为修建一个村民广场。 

可是,村里仅有一块空地,已经批给3户人家建房,而其中一户正是张仁林堂弟张基有。 

“你是村支书的亲戚,大家都在看着呢,就委屈你跟我一起‘吃亏’了。”张仁林打定主意从堂弟这里寻找突破口。几天软磨硬泡后,张基有终于松了口,另外两户看在眼里,也就同意了。 

地是有了,不过资金却出了问题。当时,村集体每年只有1万元收入,存量资金不超过3万元,怎么办?张仁林首先发动村里的24位党员一起带头投工投劳,并劝说有能力的村民一起出钱出力。 

看到书记为村里的事那么费心,党员都来了,村民也来了。最后,全村540人中,有280多人在张仁林的发动下一起投入了义务建设村民广场的热潮。 

终于,1400平方米的村民广场建起来了。看到还有剩余的材料,张仁林又带领大家修缮了一处废弃的碾米房,将它改造成村民活动中心。“今年我们还要扩建和提升,丰富活动场所的功能,让它成为整个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。”张仁林向记者介绍。 

   

  自家茶桌,成村民最爱之地—— 

  当村干部,要用真感情 

潘三村村民最爱去的,是张仁林家的茶桌旁。 

每天晚上7时左右,不少村民吃完晚饭,有想找书记聊天、商量事情的,就会陆续来到张仁林家。张仁林总是用自家茶叶煮茶倒水招待村民,这一聊,往往就是一晚上。 

不过,这张茶桌上的氛围也曾一度紧张。2012年,听说造地改田不仅可以提高土地质量,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,张仁林主动与镇里沟通对接,潘三村169亩造地改田项目顺利立项。但问题也接踵而至:当时全村共有农户241户,涉及其中170余户,不少村民的想法并不能一下子转过弯来,甚至有人每天跑到张家,一直吵到深夜。但是,张仁林并未因此泄气,他带着村干部一遍遍为村民分析利弊,并主动解决实际问题。 

苦口婆心劝说、情与理并举,1个多月后,造地改田项目逐渐征得了所有人的同意。根据政策,每亩土地可以获得1万元补贴,这笔钱,一部分作为补偿资金发给了农户,一部分作为村集体奖励资金留存,这让潘三村赢得了“第一桶金”,为村庄后续发展提供了动力。项目完成后,土地又被承包,到2014年,村集体账目上已有150余万元。 

“张书记对村民付出了真情实意,我们都支持他。”在采访中,村民们都表达了这样的心声。今年开始,潘三村又进行旱改水项目,准备进一步打造高标准农田,为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作好准备。“现在工作好做多了,大家知道这个项目后都主动来找我,说要参与进来。”说起村民们的变化,张仁林满是欣慰。 

心为民所想,情为民所系。张仁林和村干部们又有了新计划,他们打算在推进“空心村”改造、拆除危旧房方面探索连片拆除,并集中建设老年公寓。而在村庄环境方面,谋划着将进村道路“白改黑”,并申请资金修缮古宅。一个美丽、幸福的潘三村在张仁林的带领打磨下已初具雏形。 

关键词:

最新文章

-->